"唸佛、學佛、修行"在大多數人們都會認為年長者或生活不如意時,拿來慰藉心靈動機行為,但~真的是這樣嗎?
皈依圓覺宗智敏.慧華兩位金剛上師已二十餘年,在"修權法、持咒、助念",雖不是那麼積極進取修持,零零落落修著本門密法、助念,把持咒當本能時時默唸,未能理解整個密宗修行目的,當成求心安,是可改變(轉變)惡習&消災除障世間法看待。周遭好友都認為我們在誤導,浪費自已的時間做著無聊事,漸漸地對修行、唸佛這回事失去信心。
幸運如我,大夥都知道我有一位熱心近乎雞婆的資深師兄姊姊(哈~哈~哈)在最低潮時拉一把;初期自已還很排斥(因先前經驗),經老姐一番解說,雖過程聽的模模糊糊,也聽到一關鍵詞~修行者若遇此大法"極樂世界"不再是最終彼岸, "此生解脫不再受輪迴之苦"才是唯一,再重拾信念來到"佛陀四明心法-崧畫居"這大家庭。
雖導師、師兄們說我們上的是博士班課程,但沒俱足相當的資糧也不會接觸此法,以此來增加學員們的信心。對於這個佛法常識屬幼兒園階段的我,開始內心戲冒汗挫著等!
"知見"課程三個月,上課解說扭轉先前對學佛、修行認知,一些專業名詞聽得其實也霧煞煞,也不懂得發問,帶著一知半解心態再繼續上"修部"課程,哈~是要實戰"禪坐實修"!第一、二個月坐在禪修椅上挑戰10分鐘不動真得是很難,甚至懷疑這樣怎麼繼續"修"?經導師面談一敲擊~自己知見內容都沒"內化",這就是導師及華師師兄常提"有問題要發問",自己聽不懂內容就是最大的問題。特地請治軍師兄、泓賓師兄幫我一再重覆加強見部內化及解說禪坐時心浮氣燥問題如何解決,適時將"專住"、"隨住"、無住"這三詞運用在修行搭配導師傳授的口訣上,何時能達"入定"就不遠,勿錯失當下直覺。
這個月加入共修群組跟著師兄們步調,循序漸進,感覺"心平氣和些",上座時間也較長,好像稍微領悟"受樂:不要忘記目的;受苦:不要忘記練功;不苦不樂:不要忘記口訣"的字意啦。